校园到企业转变

    从学校跨入企业进入社会,需要经历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这会磨掉应届生身上很多的锐气,进入企业之前的期望和理想也常常会因为遭遇磨炼而变得更加理性和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跨入社会进入企业的学生,怎样的行为和态度是令人满意的?角色又该如何转换?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我想结合自己近几年在企业里所接触的应届生以及他们所遇到的一些事情,从业务能力表现、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心里承受能力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业务能力表现
   
    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很多应届毕业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只是因为地方好、企业名声大或者待遇不错,就匆忙地签约。这本没什么错,但进入企业后,企业并不一定能完全按照应届生的最初要求来进行岗位的分配。无论企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的体会是,先服从安排踏实地做了再说,而不是因为期望落空就敷衍了事地做。至少要投入的工作一年,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毕竟,我们的很多兴趣和爱好是在对某一事务的钻研过程中形成的。
   
    记得2000年我们招聘了一个西安交通大学的器件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原本应聘的岗位是研究开发方面的,但到公司报到时,将他分配去做器件的选型和测试的工作。原则上这没什么不对,因为测试工作也是研究开发中的一个环节。但这位应届生从报到的那天起就开始抱怨,找了好几次人力资源部,要求调配到研发部门。由于应届生很多,企业一般不会满足这种个体的需要。于是我们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先安心的干一年。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工作表现得很消极。后来公司同意他到研究部门做开发工作。但经过我们半年的跟踪,发现他在研究部做得也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在做器件选型及测试的工作时,没有打下好的基础而影响了他在研发部门的开发工作。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还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工作还没有到一年的大学生有一次找到我谈他内心的感受。他说自己当时选择这家企业完全是因为企业的名声大、品牌响。但没想到进来后,发现这个企业内部其实比较混乱,排挤新人、缺乏敬业精神、互相推卸责任等等,重要的是在这里也没学到什么东西。我当时就问他,一年来你自己有没有很认真地工作,有没有再钻研书籍并将其应用到工作中?他回答说,在这么一个混乱的环境里,根本就是在混日子,哪里又能学什么新的知识呢?而且那些有经验的人也很保守,都不肯传授他们的经验。
   
    这位应届生的情况是比较典型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我们自己。后来,据说这位应届生工作的企业正准备进行新的组织架构的调整,由此产生了很多的机会,但却苦于从企业内部找不到更多的合适的人选来填补新的机会,于是只好通过外部招聘解决这个问题。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适合我们大家的: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我们准备好了,那我们就会获得成功;但是当机会来到的时候,而我们自己却没有准备好,那就只能怪我们自己。而这里所说的准备,正是我们踏实而努力工作的结果。
   
    人际关系处理
   
    在进入企业的时候,不要把企业想象得很理想,也不要将之看得太糟糕,平和而低调的对待所遇到的人和事,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在和人相处的时候,把自己置于比对方低的位置是不会有什么损失的,遇到问题虚心请教,看到同事有困难主动帮助,用自己的坦诚和行动以及业绩来获得大家的认可。在日常生活或者商务活动中,我们判断一个人,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品格而不是他的知识,更多的是根据他的心地而不是根据他的智力,更多的是根据他的自制力、耐心和纪律性而不是根据他的天才。在磨练自己品格的同时,努力钻研业务,人品好而技术又过硬的人总是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的,这样的人自然是大家最喜欢的人。
   
    记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赛缪尔.斯迈尔斯说过:尊重是个人、家庭和民族的幸福所必不可少的。没有它,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神之间,就不会有信用,不会有真诚,缺少了信任,也就不会有社会的太平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尊重他人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心理承受能力
   
    想象中再好的企业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任何人从加入企业到融入企业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多少都会遇到打击和挫折。这些挫折可能来自工作上的不顺心,也可能来自同事的刁难和责备,还可能来自待遇的不公平等等。这些该如何面对呢?秘诀是:积极忍受。
   
    所谓积极忍受和消极忍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素质模型中有一种素质叫"坚韧性",其定义是指在艰苦或不利的情况下,克服外部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完成所从事的任务。具有强坚韧性的人能够在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不会采取消极的行动;面对他人的敌意时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够忍受艰苦的工作条件和较大的压力,使其工作业绩不受外界压力、挫折和个人消极情绪的干扰。
   
    坚韧性这一素质的最高状态是通过建设性的方法解除自己的思想压力或消极情绪。在非常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思考压力的来源,并集中精力解除压力,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可能会被一些人曲解,被另一些人误解;在一段时间内,不幸和苦难可能会笼罩我们的生活,但是,通过耐心的等待和忍耐,积极的化解压力,我们最终会赢得本应该得到的尊重和信任。
   
    在2001年我们招聘的应届生中有一位很优秀的东南大学毕业的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工作了几个月后,有一次他很痛苦的找到我,说想离职。我当时很惊讶,了解到情况后,我知道了问题所在。原来他所在的项目小组中有一个不尊重别人的技术人员,每当这位硕士研究生提出什么建议和意见,就会被这位技术人员全盘否定;除了否定,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嘲讽的话。这位研究生本来言语不多,也较少和人争执,每遇到一次这样的情况就痛苦一次,并且主观上认为那位同事是在有意为难他,以至于到了后来他不敢再提任何的建议和意见,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但由于他自身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善于创新的人,这样的工作方式让他非常痛苦,于是想到离职。
   
    我帮他一起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主动找到当事人进行沟通,坦诚的进行交流。同时我也为他们两人的交流创造条件。第二天他找到我,告诉我问题已经解决,其实只是双方有些小的误会,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问题。以后,这位硕士研究生在企业里工作的很是顺畅,在接下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部门指派为一个新项目的负责人,担负了更大的责任。
   
    从这个事例来看,当应届生遇到问题时,要能找到症结所在,如果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就主动的学习和请教,如果是人的问题,就要主动的找到当事人进行沟通。要敢于将心中的苦闷说出来,否则放在心里,积淀下来就会成为很大的心里障碍,从而影响工作也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当然沟通还要有成效,可以请教一些沟通能力强的人或者看看这方面的书籍。
   
    应届生从学校进入企业,大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如意的地方。以上所提到的只是一些主要的问题,更多的还需要应届生们在努力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过去一些不好的思想,不断的磨练自己的品格。而这些是我们取得成就的基石。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说到,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好的品德是经过努力获得的,这需要经过不断的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节制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的羁绊和暂时性的失败;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但是,我相信意志坚强并且心地正直的人,都用不着灰心丧气,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的。